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为原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年财政收入不足8000万元,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
2012年4月9日,“善行凉山”全国公益慈善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王健林董事长宣布,将在凉山地区最贫困的昭觉县,援建一所专门针对特殊困难儿童,包括小学和初中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昭觉县万达爱心学校。学校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这是截至目前“善行凉山”活动最大的单笔捐款之一。
之后,昭觉县万达爱心学校项目部成立。同事们于2012年5月陆续来到这个小县城,稍近些的来自成都、绵阳、昆明,稍远些的来自北京、江苏、内蒙古。他们时刻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这里他们不仅代表了自己、代表了万达人,更代表了万达“共创财富,公益社会”的企业使命。
抵达
从现凉山州州府西昌市到项目所在地昭觉县,短短100公里的路程需要行驶近3个小时。
项目部全体人员于5月底陆续到达凉山州昭觉县,暂住昭觉县宾馆。
项目部总经理姜军军在与当地政府部门短暂沟通后,便给大家定下了几条规矩:注意平时工作生活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要与当地彝族同胞发生争执,遇到事情要谦让,对其民族文化要尊重;当地是艾滋病贫困县,不要接陌生人递的香烟;下班后如果需要外出,要结伴而行,每个同事的手机必须保持畅通。可见当地生活环境之复杂。
工作
抵达后,我们便迅速开始开展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可研报告、交通评估、环境评估、施工四证、临水、临电的接驳等工作,均与县政府协调完成,条件成熟后便可办理。
工作中,我们发现县政府相关部门技术知识欠缺,很多事情需要项目部人员指导其完成。
在对爱心学校项目拟建土地进行考察后,工程部同事来到了县规建局,请工作人员向我们提供项目土地红线的坐标点及高程数据。规建局的工作人员听了之后一头雾水,告诉我们这个应该是由县国土局来负责。来到国土局后,工作人员答复说应该是去教育局,因为教育局是爱心学校项目的对接单位。
根据项目工程部同事以往的工作经验判断,土地红线坐标点及高程数据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规建局提供,于是我们再次来到县规建局,与工作人员一同在档案中寻找,最终在昭觉县城市规划建设资料中查找到了昭觉县一级导线点的相关数据。
工程部同事指导县规建局的工作人员,接下来县规建局应委托具有测量资质的单位,以一级导线点为依据进行测量放线,将测量数据发文移交给项目对接单位(县教育局)后,由县教育局移交给爱心学校项目部,这样的数据才是合法有效的。
这样一来,以往只需要一个工作日便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次却花费了大概一周的时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总经理姜军军与县政府领导沟通后,举行了一次针对项目前期工作相关事宜的专题会议:从高、低压电缆及变压器的迁移到临水、临电的接驳使用;从项目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施工许可证、土地规划证等证件的办理到项目可研报告、用地批文、交通评估、环境评估等报告的提交,项目部向县各局领导咨询了上述事项的相关规定并希望县各局明确联系人、负责人来完成相关工作。
在项目前期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另外一个障碍:当地恶劣的天气和资源的极度匮乏。
昭觉县因海拔较高,气候条件恶劣,每年11月中旬左右便开始下雪,到次年2月才度过冰冻期。项目部办公室装修时正赶上雨季,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墙面乳胶底漆一周后都没有干,无法涂刷面漆,使得入驻时间推迟了两天。
昭觉县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须从西昌市运输。以5吨货车为例,从西昌出发需要至少6个小时才能抵达昭觉,这使项目的建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大幅度增加。
生活
衣。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昭觉县城的昼夜温差可以达到13度至15度,真可谓是“早穿棉衣,午穿纱”。为此,宾馆也特意准备了两床棉被、一床毛毯。5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正是开空调、吹电扇的季节,项目部的同事们却要穿上随身携带的最厚的衣服。即便在7、8月最热的时候,也只能在中午穿一个小时的短袖晒晒太阳,站在阴凉处都要穿起外套。
当地彝胞常年都要随身携带一件类似披风的东西,彝族称之为“察尔瓦”。察尔瓦是由当地人自己纺线、编织、染色的纯全羊毛披风,分蓝色和白色两种。热的时候,将其铺在地上,席地而坐;冷的时候,将其裹紧身体,用来抵御风寒。
食。特色食品是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因为每一块的重量均在二三两,呈“坨”状而得名。彝家的饮食习俗是,但凡有客人到来,主人必须让砧板(专门宰杀牛、羊、猪等的大菜板)沾血,以杀羊、猪、鸡等招待客人以示尊敬。吃时除放盐外,不放任何佐料,也不用碗筷,直接用手取食。
昭觉县因为地理及自然环境的因素,除了土豆和玉米以外无法种植其他的蔬菜,供当地居民及中餐馆使用的蔬菜都需要从西昌运输,所以当地的中餐菜品的价格比西昌、成都等地都要贵50%以上。
住在昭觉宾馆的一个月里,同事们为了控制预算,通常是中午在餐馆用餐,晚上在面馆吃面条。搬出宾馆后的前一个月里,同事们一同在入住的学校食堂里用餐,每顿饭3.5元钱,一荤一素一汤,比在餐馆中用餐节约了很大一笔费用。但是食堂中的菜很辣,而且偏清淡,很多外地同事不习惯。后来,大家合计了一下,还是自己做饭比较划算,便买来锅碗瓢盆组建起我们自己的厨房,一来可以节约成本,二来可以随时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
住。初到昭觉县,县政府给我们暂时安排住在昭觉宾馆。经过项目部领导与县政府领导多次沟通,昭觉县职业技术中学同意免费提供4套教室宿舍(每套3间)供我们居住,热水器和水电费需要自行解决。在西昌出差的同事买来地板革和基本生活用品,我们便住了进去。10月中旬,昭觉县最低温度仅有5度左右,项目部从西昌采购回一批油汀取暖器为大家取暖。10月,我们选定仍在进行室内装修施工、尚未投入使用的昭觉县政府新办公楼第三层作为办公地点,我们终于有“办公室”了。
行。昭觉县交通十分不发达,距州府西昌市有100公里山路,路面已被来往货车碾压破坏。这里经常出现大雾天气,如遇到大雨天气,随处可见山体滑坡、泥石流。每次有同事出城,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项目部司机徐科虽然是比较年轻的同事,但有着丰富的山路驾驶经验,每次开山路都要和我们讲解哪里地势比较危险,如果遇见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等。
凉山州州府西昌市的交通同样也不是非常发达。去往成都的航班每天4班,去往北京的航班每天只有1班。
娱。篮球是整个昭觉县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除了雨天,县城内所有的篮球场上从来都没有空闲的时候。每天下班吃过晚饭后,项目部的同事们便开始打篮球。后来天黑得比较早,我们便买来4个灯泡,悬挂在宿舍的窗外进行照明,这样我们便有了自己的“灯光球场”。
每到节假日,没有回家的同事们便聚在一起,将大洗衣盆倒扣在地上,每人都把自己存的零食拿出来,再开一瓶啤酒。学彝族人席地而坐,边喝酒边摆起“龙门阵”(四川方言,聊天的意思),有说有笑地一起过节。
孩子们
与凉山结缘,是因为这里有可爱的孩子们。在昭觉县的半年时间里,项目部已经组织了大大小小近十次的义工活动。这里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们很多感触。
儿童节那天,我们来到庆恒乡竹核庆恒中心校,向两个爱心班捐赠一台冰柜以贮藏食品。住校的特殊困难儿童们大多住在较偏僻的大山里,假日并没有回家。当我们把冰柜从车上抬下来的时候,他们都发出了“哇”的惊叹,都很兴奋地冲过来用小手拍着箱子,问我们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学校食堂的老师特别高兴,说天气越来越热了,买回来的蔬菜、食品储存的时间越来越短,有了冰柜以后,可以保证蔬菜和肉类的新鲜。临走前,小朋友们站着整齐的队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我们一起唱了两首歌。难忘他们脸上洋溢的微笑,眼睛里充满的阳光。
8月中旬,当地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和项目部领导联系,希望我们协助四开、竹核两地2012年度爱心班的开学工作。9月1日,项目部员工从昭觉出发,来到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四开、竹核工作站。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工作站设置在一个简单的民房里,除了门口的牌子外看不出和别的农户家的区别。三张办公桌,两台电脑,门口一张工作台上放着本次要报道入学的名单。孩子们大多是由家长带来,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喜悦的表情。反而是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神让我们想起了那幅“我要上学”的照片——小女孩手握铅笔头,蓬乱的头发下面是一双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
我们只希望自己能多做一点,再做一点,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永远保有那份美丽、诚实、纯朴、可爱、健康,让他们的童年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