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文旅院的老炮儿

作者:企业文化中心

在万达,骆斌在这家大型企业的国际化征程中,看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 这会是一段很美妙的经历。他说。

在万达文旅规划院,骆斌的职务是节目制作所的主任工程师,但他的角色其实更像一个使者。

骆斌一直致力于沟通,并将其视作自己身在万达的主要价值。一家本土企业倾尽全力进行国际化转向的时候,总会经过一片广阔的过渡地带,这片地带便是骆斌的战场。

骆斌全名Alexander Robin,正常译名应为亚历山大·罗宾。但作为一名来到中国12 年的 老炮儿,他给自己取了 骆斌这样一个更本土化的名字。

哥们儿的中文说得贼好。见到骆斌前,文旅规划院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并非所有外国人都能与中国人以 哥们儿相称,骆斌做到了。认识他之后才知道,这并非因为他的中文说得有多好,更在于他在用国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人交流。

身材高大,西装笔挺,发型精致,手握一杯美式咖啡,就差一卷报纸——在CBD的大楼下,骆斌就像美剧中走出的人物。聊到兴起时,他笑容可掬,就像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但其实他已经到了中国人常说的 不惑之龄。

骆斌2015 年3 月加盟万达。此前他是著名外资特效动画公司Base FX的副总裁。这家公司曾参与《太平洋战争》《美国队长》《变形金刚》《捉妖记》等大片的特效制作。

这段工作经历让骆斌与万达产生交集,并成为他加入万达的契机。万达正在大步迈入文化产业领域,各地建设得如火如荼的万达城成为硬件载体,为电影、体育等产业的投资提供了软件支持。2014 年开业的武汉中央文化区电影乐园,是万达开业的第一个室内电影主题乐园。当时,骆斌领导的团队是电影乐园的内容供方。

骆斌坦言,当时自己作为一名外国供方,双重身份让他对万达产生了双重误解。万达对时间节点的严格管控,以及对品质和成本的把控,让他麾下以外国人为主体的团队倍感压力。

但加入万达后,这种误解便逐渐消解了,‘ 设身处地’可以改变一切陈旧的观念

骆斌完成了角色转变。万达城以及相关文化娱乐内容的拓展,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来贡献才能。猎头在一个新进入中国的职场社交网站上联系到了他。经过短暂犹豫之后,骆斌答应了。自此,他从一个内容供方变成了需方的供方管理者。

此前与万达打交道的经历,让骆斌深切感受到供需双方的理念和文化差异以及沟通的必要性。主题电影的相关节目内容并非标准化的产品,每一部作品都需要根据甲方的需求来制作完成,并在市场上接受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检验。骆斌介入到这些内容制作的专业环节中。万达还将与国际上最高水平的内容供方打交道,在这些交往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以及顺畅的沟通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在结果导向的工作原则中,执行力和效率意味着一切。

骆斌很自觉地分担了这样的任务。他说,在万达,没有谁比他更懂这些节目制作方,而在这些供方里,没有谁比他更懂万达。在合同关系之外,骆斌在尽力地促成供需双方在同一个目标上形成合力。 在万达,要解决问题。骆斌强调。

2016 年,万达迎来了南昌万达城、合肥万达城的开业。骆斌的工作,也体现在这些新开业的文化旅游项目中。

很少有外国人能这么迅速地适应万达的工作节奏。在骆斌所在的部门,他与中国同事们亲密默契,毫无障碍。文旅规划院是万达集团各系统中最出色的文艺尖兵之一,在各种企业文化活动中都极为出彩,如演讲比赛、跑步、拔河、微电影等,其中也不乏骆斌积极参与的影子。骆斌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 年的企业运动会,他意外地获得了1500 米跑的第一名。在运动会的升旗环节,他感慨万千,在中国十余年的经历一幕一幕地闪回。那一天正好是7 月4 日,骆斌的祖国——美国的国庆日。

一晃而过,骆斌来到中国已经12 年了。2004 年初到中国,他到北京语言大学从零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此后加入Base FX。其间,他在中国到处游历,渐渐融入这片陌生的土地。国界线很好跨越,但是文化的跨越却并不容易。骆斌说,他用了10年时间,才掌握中国人的沟通方式。

美国人说话直截了当,说话的对象不会太介意,但在中国,说话要讲究技巧,照顾到上下层级以及每个人的‘ 面子’,是很必要的。骆斌说。

在万达,骆斌在这家大型企业的国际化征程中,看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 这会是一段很美妙的经历。他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