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文字小,用心大

作者:商管总部 张静

记得2010年3月,入职不久,我被分派去长春,负责红旗街万达广场招商大会的报道。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接近新闻事件的发生。

现场气场宏大、宾客众多,我目睹了事件全过程,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但是并没有找到要报道的重点。在次日的培训中,碰巧遇到红旗街商管公司负责筹备此次招商大会的一位主管,就在培训间隙,她给我讲述了关于招商大会的一些故事,这才渐觅曙光

那篇文章侥幸发表了。回头看,的确是一次准备不够充分、目标不够明确的采写,但这次尝试对我而言也是非常宝贵的,我体会到现场感以及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之后,在我兼任集团企业文化专员期间,也开始筹备商管月刊的创刊工作。商管公司给予充足的创刊环境以及个人发挥空间,我可以自由地寻找方向、挖掘选题,策划板块,每一次采写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第一期杂志设定了一篇大悦城的原创案例分析。为寻求合适的作者煞费苦心,后来从同事口中得知,一位新来的招商副总曾经负责过大悦城项目,他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很有耐心地帮我分析这个项目,并将他从事商业管理多年沉淀下来的思想和观点毫无保留地展现给我,这些新鲜的商业管理思想对我有很深的触动,不仅为我扫盲行业基础概念,更获取了高层次的价值观念。就是这篇商业需要灵魂和气质的文章,至今都认为它具备鲜活的价值,因为它已经超越对某个商业项目的解析,更多是在传递一种商业理念,对于当年正在探索中的商管公司而言,它恰逢其时。

好文章有时候就是这样合作产生的。尤其地方企业文化专员,接触的业务只是公司众多业务的冰山一角,还有那么多不熟悉的领域值得深入探讨;向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约稿时,高管人员很难挤出时间静心写作,因此,商管公司一直鼓励文化专员去采写,采访多个相关业务人员,摄取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打开视角,这样文章会更立体、更生动。

采写这条路,可以说是学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2011年楚河汉街大会战,成为集团一大焦点,我曾赴武汉写筹备纪实。半年后总部准备投稿集团的万达故事,又专门约请记者去采写。这篇文章叫为什么是汉街,给了我莫大的震撼和启发,让我看到自己与专业写手之间的差距。数次研读那篇文章,分析作者的写作架构,想象她是如何通过巧妙的采访获取信息,并向作者请教,总结自己之前的报道失败在哪里。这篇作品让我在之后的报道上,也尝试着模仿这种手法,突破原有套路。

今年,济宁万达广场开业后,我带着这位记者去采访,趁工作之便也能向她学习采访技巧。返回后,我梳理一遍内容架构,在脑子里进行构思。等拿到记者的文章,便对照一下她是如何报道的,与我的构思有哪些不同,这样便能找到差距,汲取有益的东西。

也许地方企业文化专员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最佳、最便利的渠道就是揣摩学习集团月刊里的报道。个人非常喜欢9月刊创富记专题,因为商管月刊也曾考虑过大学生创业这一选题,但是因构思扁平、素材不足而放弃。当集团月刊推出这期后,专业的策划功底、饱满的内容让人十分惊喜。这也是个人非常喜欢改版后的杂志原因,专业团队用做杂志的思维做内刊。

很多年前做周刊的时候,因犯懒而简化了一位发言人的讲话内容,总经理审阅时一字一句补充上了发言者的原话,并在旁边批注:只要用心就能做得更好。这件事让我十分汗颜,这句话更让我铭刻至今。去年商管公司编纂商业管理书籍,商管高层领导对文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每个章节修改不下十稿,追求完美的态度和精神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所以,所有工作都能归结到用心二字。文字虽小,用心是大。话虽简单,实践起来需要下一番功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