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扶贫需要社会企业家精神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金碚

企业如何贡献于脱困扶贫,涉及关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行为逻辑,大体有三种基本理论。一种叫古典企业理论,即认为企业唯一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说社会责任,只有两个:一个是高效率地生产价廉物美产品卖给更多的消费者;另一个就是依法纳税。除此之外企业再没有其他社会责任,企业仅仅是经济人。第二种叫公民企业理论,即认为企业除了要做一个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也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公民,这样的企业叫做企业公民或者公民企业。第三种叫社会企业理论(或社会企业家理论)。如果说第一种企业逻辑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第二种企业逻辑是人人为自己,也要顾大家,那么,第三种企业理论的逻辑则是主观为社会,客观利自己

也就是说,这类企业的行为目标已经不是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即它们在主观上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性目的,但所采用的是具有企业创新精神的方式,即以企业家创新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利益目标。为什么要由企业家来做公益事业呢?因为公益性活动也是经济活动,要有效率,有创新。以高效率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公益目标,是一个非常难以应对的挑战。如果做公益的人不能够有效地运用资金和管理项目,可能心是好的,但效率低下,浪费资源。而社会企业的逻辑就是不仅心是好的,而且效率也要高,有高度的创新性,实现社会目标的效果要更好,受益面要更大,而且公益活动具有可持续性。用有效的市场机制和企业创新精神来实现社会公益目标就是社会企业的本质。

在现实中,第一类企业为数最多,这样的企业可以做到优秀,但不会伟大。第二类企业不仅能够做到优秀,而且可以成为伟大的企业,因为它们要有能力、有实力和高尚的意愿来承担社会责任,为此不惜更大的付出。第三类企业要用创新的方式来实现公益性目标,这可能是全世界最优秀、最卓越的企业家才能做好的事情。成功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突出标志之一。

脱困扶贫是一项世界性的公益事业,各类企业都可以做出贡献。第一类企业主观上为自己,但市场机制可以使他们在客观上有助扶贫,例如创造就业、纳税等。第二类企业在自利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能直接做出扶贫贡献。而尤其需要的是能够产生一批社会企业,它们以更加积极创新的方式,更高效率地进行扶贫,使扶贫成为一种极具创意性的创新事业。例如美国企业家比尔·盖茨、孟加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万达集团的丹寨扶贫项目也是一个具有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实践。他们不限一般的慈善捐助,而是着眼于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同时为当地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所以,可以预期,万达集团的丹寨扶贫方式将成为一种卓有成效而且可复制的扶贫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