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把钱花刀刃上 万达的秘诀就是

作者:企业文化中心

凡事都做好计划,做好严密的测算,这是万达一贯的做事风格。如何能把每一笔钱花到刀刃上,如何赚尽可能多的钱?万达确实有秘诀!告诉你也无妨,就一个字——抠。

近两年,万达一连串收购了很多国际黄金地块,比如西班牙、芝加哥、洛杉矶、澳大利亚等项目,豪掷千金的样子真土豪。一直被认为是土豪,其实挺冤枉的,因为万达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精打细算过的,而且赚每一分钱之前做了充分的预测和论证。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项目中标之前,都做了至少十几轮的测算。只有经过这样严密的测算,你才会知道你到底想拿多少钱、你想付出多大的土地成本代价、项目代价是多少、你掐头去尾的利润是多少。凡事都做好计划,做好严密的测算,这是万达一贯的做事风格。

如何能把每一笔钱花到刀刃上,如何赚尽可能多的钱?万达确实有秘诀!告诉你也无妨,就一个字——抠。

严抠历史数据 抠到发根儿

如果说海外收购属于新项目,那么对于已有的项目和业态,万达的计划又是怎么做的?

就以万达院线为例吧,不仅是因为典型,而且通过它基本上对百货等业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万达院线除了从每个店分析得到的总收入外,财务部门还会做很多分析工作。首先,他们会把每个店的历史数据、过往的增长比例、今年的增长比例和过往的增长比例有何偏差找出来。其次,看市场总量。比如,中国整体票房过往几年是如何增长的?假如是30%的增长,预计万达在其中的票房占比是15%,为了保证这个占比,如何规划?基本上,会从每一个业态的横向、纵向两方面去调研、考察、核算。再次,除了票房收入,还有诸如卖品等收入,都会调研,既然卖品占了一定的比例,为什么有的店占的比例小,有的店比例就大?2014年的测算按照2013年的比例是不是有提高?有哪些举措能够提高等等。

所以,收入方面不仅从宏观看,还会把收入按店、按收入的类别打碎了去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收入的预测能相对准确。

由此可见,每个公司领到的收入计划,一定是经过大量数据分析而得到的一个有理有据的结果。成本相对来说可控性强一些。

当然,也会从历史抠数据。万达做2015年的预算,不仅要看2014年的,还看2013年、2012年、2011年的……

继续以万达院线为例。做成本,会被打得更为细碎,细碎到什么程度?比如,人员编制,每个人的工资是多少,今年要涨多少,晋级幅度多大等等。另外,院线有个大成本——氙(xian)灯,这是一种利用氙气放电而发光的电光源。说白了,就是看电影放亮,使它能够投影的东西。它成本比较高。氙灯的寿命周期假如是6000小时,6000小时一更换,还是7500小时一更换,多少个厅需要更换,更换几个……通过大量、细碎的数据,成本往往抠得更细,是从发根儿上一根根去抠。

这是一种很好的监督,它让你不敢瞎报数据。如果和大数据样本出现偏差、和历史数据出现偏差,得给出充分的理由,这样堆积出来的成本相对具有可控性。另外,因为有了可控性,数据相对可靠,这就保证了计划的准确性。

三个层面斤斤计较的博弈

如果说对每项上报的预算都进行如此苛刻的审视、调研,定计划时如此斤斤计较就让你虎躯一震,那么下面的内容会让你更加惊呆。

想想也知道,这么斤斤计较没有扯皮才怪,所以博弈环节必不可少,因此,在万达,博弈可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儿,但最后往往会达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指标,并且,这个指标往往都能被完成甚至被超越。每次博弈都有一个基本原则——不是神仙在云端打仗,而是靠数据在交锋。一般的,会有几个层面的博弈。

第一个层面,系统总部和地方公司;第二个层面,集团各部室和系统总部之间,比如除了财务部以外,有时候会要求人力资源部对成本的一些事项进行博弈、把控、审核;第三个层面,集团领导和系统总部之间的博弈。

以万达院线收入计划为例。第一层,院线公司和院线总部反复几次博弈以后,院线总部认为达成可行,可以向上报。那么财务部会代表集团与院线总部进行第二轮博弈,你说你的数据,我说我的数据,你哪些数据不完善我需要你再补充,就比如上文提到的氙灯,一年别的店10万元,而你的店一年是20万?最终,财务部会把博弈的结果汇报各位主管副总裁、总裁。领导之间还会有几轮博弈。这样三层博弈下来,至少十几轮,而且时间持续也比较长,基本上从8月一直博弈到11月份。但是,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博弈,都是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用感情说事。

计划一旦确定改个数字比登天还难

博弈到最后,就会定下全年销售的利润计划、现金流计划等等。一旦定下来了,你想要改哪怕一个小数点,都会比登天还难。

万达每年制定计划要花3个月时间,每年9月份开始,各个业务系统就要提出第二年的计划,然后与上级、下级、同级部门之间进行长达两三个月的讨论博弈,最终由董事会拍板,应该说是全员参与。集团的计划部、成本部、营销部门、财务部,地方公司的工程部门、成本部门等等都要参与,所以,如果改动一点,所有的论证、数据都会被推翻重来。

比如,开业计划如果有改变,就意味着整个工期的调整,意味着成本的改变,成本部门听到就会说,动工成本要增加多少多少……这样一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2013年八项规定之后,对酒店、餐饮等行业影响不小,但即便如此,万达酒店也没有调整指标。尽管最后只完成了98%,但已属十分不容易。

为什么不调?第一,指标是经过反复博弈后得到的,准确性极强。第二,成本的管控到位。为什么同样做一个业态,万达的产品比如院线、酒店能做得比较突出?这是因为万达的成本管控能力比较强,比如上文提到的,花每一分钱都得抠一抠,所以,即便出现严重的市场冲击,成本管控方面会显出其优势。

王健林曾说,在万达,没有不可能。一旦确立目标,每个人只为完成任务想办法,绝不会为完不成任务找借口。目前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大家共同感觉目标任务完成不好是一种耻辱。

但是,虽然比登天还难,虽然完不成是耻辱,但是不是计划一次都没被调整过?

万达院线调整过一次。因为前一年有个风靡全球的电影《阿凡达》,对票房影响波动很大。做计划的时候,因为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严抠历史数据,而当时的数据属于爆发性波动,不太好把握,所以导致了一些偏差。

万达凡事都遵循市场规律,即便有些指标定得有些偏高,但如果真需要改,也得改,虽然这个改动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这样的情况极少,这些年就那么一次。

俗话说,计划跟不上变化。但事实上,很多情况是人们为了躲避完不成任务的后果找的借口罢了。计划是完全可以跟得上变化的。万达能够做到靠的就是抠。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悲催的不是你不努力,是你不努力的时候,比你优秀的人正在努力甚至比你更努力。套用一下,不要老说别人土豪,当你正在吐槽的时候,人家在土豪的路上走得更远了。所以,好好学学万达如何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