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达沃斯的中国声音

作者:万达酒店管理公司 刘春

时隔五年,王健林董事长重返达沃斯,48小时的停留,近20场公务活动,宣布在达沃斯兴建酒店,与英国首相联合发表声明继续大手笔投资英国,呛声哈佛权威学者,在这个面积不足300平方公里、人口刚刚过万的瑞士小镇上发出中国强音。

冠盖云集

2014年1月22日,为期四天的世界经济论坛在漫天飞雪的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悄然拉开序幕,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位政商学界人士接踵而至,齐聚这个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的小镇。虽然看上去参会人数不多,但算上随行和各类保障人员,估计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达沃斯及其周边容纳的人数激增了上万人。对于一个总人口刚刚过万的小镇,无论住宿、交通,还是餐饮、安保,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届论坛年会的主题是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按照议程安排,本届年会有250多场专题研讨会,议题涉猎广泛、包罗万象。全球经济、科技、环境、能源、企业管理、教育等传统议题依然是重头戏;人类发展、食品安全、地区争端、外交政策、幸福等宽泛议题也备受关注;分享经济、大脑重塑、创意经济、全球规范、3D打印、影响力投资、可视数据等热门议题则广受追捧。

世界格局正值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各国均十分重视达沃斯传递信息、主导话语权的特殊地位。美国国务卿克里、英国首相卡梅伦、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朴槿惠、伊朗总统鲁哈尼、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巴西总统罗塞夫、墨西哥总统涅托等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悉数到场。安倍晋三还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妄图利用论坛推销其所谓安倍经济学,为其参拜靖国神社进行狡辩,并肆意抹黑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正当行为。当然,安倍的语言暴力和外交企图并未获得多少喝彩。现场不到六成的上座率和陆续离场的嘉宾无疑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除了各国政要捧场外,商界、学界、国际机构的与会嘉宾也是绝对重量级的。世界500强企业的一把手大多到场,世界名校校长和诺贝尔获奖者纷纷与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国际组织领导人也出席了论坛。与政治人物不同,其他嘉宾多以交友合作为目的,利用大会分论坛以及自行举办的招待会、派对、沙龙等活动发表己见、宣传推广、结交朋友、探讨合作。达沃斯小镇上的各家酒店从早到晚人声鼎沸、精彩纷呈,人气绝不亚于论坛主会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一如既往地成为本届达沃斯论坛的热门议题,但关注点从高速增长的GDP逐渐转为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增长对世界的影响,内容涉及经济改革、人权、中日关系、中美欧大三角关系等多个议题。正值关键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处理内政和外交问题?如何展示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问题?推行的改革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参会者最为关注和渴求答案的问题。

强势备战

稍显遗憾的是,中国对此次论坛的参与热情远不如其他主要经济体,参会总人数还不足60人,最高政府官员为外长王毅,企业家和公司高层不到30人(其中以国企为主),专家学者仅10人左右。参会人数少固然有临近春节、路途遥远、住宿条件差等客观因素,但也存在对论坛作用认识不足、对务虚型会议兴趣不大、因文化和语言障碍难以融入等主观原因。然而,达沃斯需要中国的存在,期待中国的声音。

与中国弱势登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发出的中国强音。这次去达沃斯是应施瓦布主席的再三邀请。五年前参加达沃斯的不堪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再次决定赴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作为达沃斯论坛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董事长此行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和接待,不仅被安排到政府首脑级别的洲际酒店套间、享受最高规格的通行礼遇,还应邀出席了施瓦布主席的私人晚宴,以特邀嘉宾身份参加了论坛国际商会的闭门会议和年会开幕式,应邀与英国首相单独会见,并成为CCTV电视辩论会唯一一位中国嘉宾。此次的接待和礼遇规格远胜于五年前,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腾飞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最好见证,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达沃斯亮相和发声创造了有利条件。

1月22日,王健林董事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论坛年会的开幕式。开幕式上,除瑞士总统伯克哈尔特致欢迎词外,还有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作了主题发言。按照惯例,年会开幕式一座难求,会前早早就有人排队等待。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上座率不到六成。大家似乎对日本要说什么并不那么感兴趣。

安倍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走上讲台,不停地摇晃着身体,用其日式英语自鸣得意地阐述所谓安倍经济学,炫耀其改革成果。然而,他的重点似乎依然还是为自己的挑衅行为辩护,并将矛头指向中国。他在发言中用了大量篇幅虚伪地呼吁亚洲的增长红利决不能浪费在军事扩张上、鼓吹军事预算必须完全透明,含沙射影地指摘中国,却绝口不提因其参拜靖国神社和一系列军国主义举动给亚洲和世界带来的伤害及制造的紧张气氛。

安倍的演讲俨然缺乏吸引力,不断有人起身离场。坐在我旁边的俄罗斯参会嘉宾出于礼貌,只好拿出手机玩起了俄罗斯方块。然而,董事长却通过耳机全神贯注地听着安倍的发言,神情凝重。安倍发言结束后,董事长才放松了表情,面带笑意地说:如果安倍敢提钓鱼岛,我就站起来抗议——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话不胫而走,成了中国与会嘉宾的共识。

参会的中国企业家纷纷对中国领导人缺席达沃斯表示遗憾。作为企业家的王健林董事长虽不参与政事,但却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敢于在达沃斯这样的国际舞台上时刻准备着,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敢于为伸张正义、矫正视听而疾呼呐喊,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民族气节、胆魄和爱国情怀,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自信。这是中国在达沃斯发出的正义之声。

代言国人

达沃斯论坛的辩论会绝对是唇枪舌剑的战场,无论是政客、学者还是企业家,都会针锋相对、互不相让。1月23日,由CCTV举办的电视辩论会以中国、欧洲、美国:合作竞争的挑战为题,邀请到了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经合组织秘书长安海尔·古里亚、高盛董事长劳尔德·兰克芬、美国哈佛大学知名学者约瑟夫·奈等重量级嘉宾。其中尤以约瑟夫·奈最受关注。他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软实力概念的首倡者。

王健林董事长是唯一一位应邀参加辩论会的中国人。在会前的筹备会上,主持人芮成钢轻声跟董事长说,今天的嘉宾可都不好对付,王总今天就看您的了。董事长以他一贯的笑容作为回应。辩论会现场座无虚席,一开始各位嘉宾还算客气,相互寒暄暖场。随着辩论会进入中场,大家就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的展开了唇枪舌剑。约瑟夫·奈则一如既往地宣扬其软实力概念,并称如果中国一味地依靠增强军备,用强硬的方式处理一些国际问题,就会像美国入侵伊拉克一样对自己的软实力造成伤害。也许约瑟夫的初衷是为中国谏言,但这种说法显然带有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而且缺少对中国政治、外交、历史的准确认识。

王健林董事长接过话筒,表情严肃地说:必须说,论坛本来是一个经济论坛,不应该涉及到政治,特别是还有一个中国嘉宾坐在这里共同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你公开地挤兑中国,起码不太礼貌。作为美国知名政治学者,你到了中国如果听听13亿人的看法,可能和你的看法是不一致的。约瑟夫通过耳机认真地听着董事长的回应,表情有些尴尬。会场内听众们不时地交头接耳,不少人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辩论会结束后,董事长第一个站起来走到约瑟夫跟前与他握手。与此同时,许多听众拥上台要求合影,一位华人企业家更是激动地说:王总,您真给国人长脸!

其实达沃斯已远非一个单纯的经济论坛,它已经成为政治、外交、商贸、文化,甚至意识形态交流和碰撞的大舞台,许多新的思潮、学术理论和商业信息都是通过这里发布。欧美主要经济体正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主导和抢占全球话语权,控制舆论导向,引导主流思潮。不断崛起的中国也应当学会利用这一平台,敢于直面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王健林与美国著名教授的交锋正是一次中国对西方价值的有力呛声。

谋划长远

达沃斯房难找、饭难吃是中国与会者的心头之痛。会议期间,小镇上一房难求,价格奇高。很多与会者都住到离会议中心几十公里以外的家庭旅馆。中国人到哪儿都讲究吃,而当地只有两家中餐馆,味道不敢恭维,但却永远满座。虽然这次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住进了最高端的洲际酒店,但董事长却考虑得更长远。他说,中国企业家之所以不愿意来,就是因为这里吃住不行。但他们应该多来这里,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

在CCTV电视辩论会现场,董事长在谈到海外发展计划时公开表示,万达将在达沃斯兴建酒店,为中国参会者提供更好的吃住环境,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学者能够到达沃斯来。听到这一消息,现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现场更有参会者站起来问:王总,我可以现在就预订一间房吗?引起全场笑声。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格局,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走向国际舞台,中国声音也在发出有力的回响。但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客观而言,中国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