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博物馆与自然亲密接触

作者:Maria Falcone

佩罗博物馆的特点在于让人们不断地重新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其照明也充分配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实现建筑与照明的完美融合。

2012年12月,位于美国达拉斯城的佩罗自然科学博物馆正式完工。该建筑在建筑法则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完美平衡,同时成为应用尖端科技的范例。负责该博物馆设计的建筑师因不喜欢墨守成规而闻名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师希望该建筑可以担负起教育和传递科学知识的重任,并透过它表达出人们对地球、自然以及周围世界所应有的尊重。或许该建筑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然而在传达教育信息方面却体现出特有的创新性。

佩罗自然科学博物馆坐落于达拉斯城市区北部的胜利公园内,占地1.9万平方米。该建筑获得了绿色建筑组织GBI的最高级,并得到绿色地球评级四星。绿色地球是在全美范围内得到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对美国所有的生态建筑进行评估,在所有得到该评价系统认可的759栋建筑中,得到四星绿色地球奖评级的建筑只有12栋。佩罗自然科学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一评级也标志着建筑设计师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设计理念——人工与自然共生

佩罗博物馆摒弃单调的博物馆展览空间的传统设计理念,借助视觉表现力,通过具有前瞻性和逻辑性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提升博物馆展览空间的美感,并最终将这些因素转化成为参观者参观体验的主要元素。这一理念最早由200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Thom Mayne提出。

 Morphosis Architects事务所的创始人Thom Mayne负责该建筑的整体概念设计。设计理念源于得克萨斯独特的地质条件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通过适当的人为处理,设计了一种由本地抗旱植物与人造石制阶梯共同构成的景观,形成自然与人工彼此呼应的共生关系,这也构成该建筑设计的基本形态。

游客可通过外部的自动扶梯或多部升降电梯进入这栋五层楼高的建筑内部。通过电梯,游客到达有巨大落地窗的建筑顶部,将城市美景一览无遗。在建筑中央大厅可看到遍布建筑内部的复杂斜坡通道,而建筑外立面上的开口则可让人们从斜坡处看到外界景色。博物馆有11间展览大厅,游客的参观将从建筑顶层开始,沿着这些斜坡通道逐步向下展开。

设计师有意为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底座,使得建筑看起来像是一个嵌在底座上的智能立方体。该底座上所呈现的景观,几乎涵盖了周边所有的自然环境,同时将底座与立方体建筑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略微倾斜的建筑平台上,设计师将不同的元素进行融合。建筑外立面由不规则的波浪状纹路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得轻微,越来越光滑,到立方体建筑与下方底座的连接处消失,因此,只有在这里,二者之间似乎独立存在。立方体建筑飘浮在基座上方,但在视觉上,看起来仍然像是基座的一部分。

同时,建筑外立面环绕建筑外围缓慢向上延伸,一直延伸到一层购物广场的景观屋顶处,由此巧妙地将游客引导到入口大厅。此设计暗示了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并存关系,并有意将外部自然环境延伸到博物馆建筑内部。设计师大胆而巧妙地在两个底层大厅的墙面和弧形屋顶上使用玻璃,让玻璃墙将整个底层购物中心包围在内。同时通过在外墙立面上的开口,让外部的自然光与大厅天花板上的人造光相互呼应。

建筑外形像是一座有点歪斜的单体雕塑,自动扶梯的外层用光亮的玻璃包裹成一个倾斜的长方体,并吊挂在建筑外墙之上,与建筑四周复杂的共生系统形成鲜明对比,并进一步凸显人类的创造性。浮动的外形(纹路设计)以及外部附属建筑的设计,使自动扶梯成为给这栋建筑增添生气与活力的最理想手段,并强化了动态的建筑设计结构。

灯具的选用——营造活力氛围

不同尺寸规格的线性灯具均匀地悬挂在金属网格上,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都能凸显出天花板形态构造的复杂性,同时确保如此庞大的空间能够得到充足的照明。纵横交错的动态灯光集中到大厅入口,形成视觉焦点,将游客们引导到各处的自动扶梯和升降电梯处,以开启其参观之旅。

佩罗博物馆的室内照明由视觉互动公司(OVI)负责设计,与他们参与开发的所有其他工程一样,博物馆的室内照明完美体现了建筑设计师最初的设计意图。游客由底层的购物中心进入博物馆,入口大厅呈逐渐上升的状态,并有灯光打亮,自然光与灯光相互配合,这一切在建筑外部一目了然。外部自动扶梯使用色温6500K的光源,其色调比入口大厅处的略冷。入口大厅使用色温3000K的光源,从而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氛围。为进一步凸显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物外墙的照明使用Sill的聚光灯,这种灯感光性更强,让处于建筑物外的人能更清楚地看见楼梯与入口大厅。

展厅内使用射灯进行引导性照明,与隐蔽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有规律地对光束的形状与结构进行设计,让灯光在引导游客的同时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参观兴趣。设计师在建筑内部的多个区域创造灯光场景,整体的灯光效果让游客们在观赏博物馆展品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整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设计。会议厅的设计也花了不少心思,设计师用背光的方式在墙面上营造出波纹状的效果,让参观者们完全沉浸到这里的场景之中,从而最大程度地唤起他们的想象力。

为满足博物馆在白天和夜间不同的照明需求,OVI对灯光的色彩与色温进行了精确设计。他们为室外空间(包括矩形玻璃扶梯在内)设计了一种彩光照明,同时为室内空间设计了一种暖色调的灯光。设计师通过改变色温和使用纯白色灯光的方式来营造自然的效果。博物馆的室内照明突出了这栋建筑物的每一个特点,并与整体的设计相呼应。不仅给室内空间增添了活力,还有效地满足了馆内各个方面不同的照明需求。

挑战与机遇

这项设计的投入使用是建筑照明设计的一个重大突破。Jean Sundin解释道,他与Enrique Peiniger在1997年成立了OVI,因为当时LED正处于一个尴尬时期。照明设计师们充分了解到了它们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但是优质的LED产品在当时却仍然十分罕见。同时,使用这项新技术在一开始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让客户们顾虑颇多。因此,设计师最初计划使用的是金属卤化灯与荧光灯。在整个设计阶段计划使用的都是这两种光源,但同时也考虑到未来使用LED设备替换掉它们的可能性。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当完成整个设计阶段之后,LED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人可以接受的程度。由于事先预计到这种新产品的替代有可能会出现,因而整个替换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是一个在之前就曾领教过的教训:使用眼前最为便利的东西,但时刻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此照明设计最终提升了建筑的价值,突出了建筑的布局设计。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博物馆自身的设计,将其想要传递的教育性信息,传达给了参观者,从而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博物馆想要传递的信息并不只是关于自然与生态,它同时告诉我们,完美的设计是通过协同、合作以及专业人士之间的相互尊重协作而构思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