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 Shopping Mall的中国运营宝典

Shopping Mall的中国运营宝典

发布时间:2014-03-21  作者:郑作时(财经作家)

大约一年前,我在宁波鄞州区的一家民企做项目,有几周的工作周期。主人为我指点的一个吃饭地方,是公司背后的鄞州万达广场。

因此当我翻开万达集团出版的两本关于商业地产的建设和运营的书,看到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前言里提到中国式购物中心主要是吃出来的的说法时,不禁笑了起来。因为这话挺靠谱。我在鄞州的这家万达广场里吃过几次饭之后,觉得品质不错,就顺便去逛了一下商场,买没买东西倒忘记了,只是觉得还不错。

而且顺着王健林的话,我理了一下最近一家的出行,万达刚到我所在的杭州建购物中心,我没有去过。不过最近去华润的万象城,几乎都是因为全家外出就餐时去的。王健林的话,是说到了点子上。

对于公司的研究久了,商业的图景很自然地打开在眼前。我知道,运营一间公司最为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而王健林对于国内购物中心的这种认知,其实就是对国内顾客需求的了解。仔细回忆一下我到过的几家万达广场,确实餐饮商家的比例不低于10%,证明万达在落实王健林的这个认知方面非常扎实。因此就有兴趣细翻一下万达的两本书:〈商业地产投资建设〉和〈商业地产运营管理〉。

我细看这两本书的另外一个兴趣点在于我做过阿里巴巴的书。因此,对于一个大商购物中心的运营者责任非常了解。就这两本书里,我个人认为受众面更广的是〈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因为购物中心的运营者提供的是一个交易场所,商家能否在这个中心里赚钱,对购物中心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责任。我研究过淘宝,知道在淘宝上创业,对于卖家来说非常艰难,运营者阿里巴巴公司并不对这些卖家负责,只是好在淘宝上建店,没有太多成本。而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商家的装修备货都是钱,所以购物中心能不能营造良好商业氛围,关系就重大了。

王健林在前言中说,万达内部对出书存在不同意见,认为把知识都传播出去,对公司的竞争并无好处。不过他觉得并不惧怕,部分原因是因为万达的合作商家已经有了赚钱的经历。而我更觉得,像购物中心这样的运营者其实有责任把自己透明化,因为只有商家了解万达及其行事规则,才会有信心加盟,万达广场的招商才能做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圈。

由此我仔细在〈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一书中阅读的,是万达关于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的战略调整这一节,因为王健林在前言里提及,这个广场是万达集团在所有商业地产当中经营最不成功的一家。很明显,对这个不成功的购物中心的运营,可以体现出万达对商户的责任,而对这一案例的总结,则可以看出万达作为一个企业的心胸。

阳太原街万达广场一共开业三次,2003年开业之后生意不景气,造成商户形成的官司诉讼,万达集团赢了官司,但却炸掉原有建筑,回购商户商铺,重新再来;

2009年此处万达广场再次开业,但仍然不能形成销售热潮,到2010年,150家商铺单日加和平均销售额仅为40万元,2010年租金收缴率为30%。最后成为整个万达集团的工作重点,经过反复讨论,万达再次对这个广场进行改造,并重新招商。2010年8月1日,改造完成,经过半年的蓄客,到2011年年初,这个广场的销售业绩进入了全国万达广场的前三名。

一个公司的书籍能正面面对自己公司这样的案例,首先说明这个公司是诚信的,其次,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的重新崛起说明这个公司是负责的,同时也是有足够商业方法的。

万达的这两本书,几乎是万达整个公司工作手册的总结和案例的累积。对于百货业和零售商家来说,都值得一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