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健林提案:降低奢侈品税促消费
发布时间:2011-03-03 作者:人民网
人民网讯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今年两会中带来了《打造中国内地的购物天堂》的提案,建议降低奢侈品进口税。
以下是提案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摆在突出位置,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各行业中,旅游业能带动多个产业发展,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产物,对于扩大消费具有战略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国内旅游总人次位居世界第一。但游客数量大的同时,人均消费却非常低,这成为制约中国旅游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的瓶颈。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总收入约1.1万亿元,人次支出只有524元。相比之下,中国2010年出境旅游5400万人次,旅游花费480亿美元,人次支出约合人民币5800元。出境旅游人次支出是国内旅游人次支出的11倍,是入境游客人次支出2300元的2.5倍。中国出境游客消费高的主要原因是购物,保守估计,购物支出占旅游总支出的比重超过60%,按金额计算超过300亿美元。目前国内各种普通商品极其丰富,出境游客在境外购买的主要是箱包、皮具、珠宝等奢侈品。根据国际著名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的统计,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居民到境外旅游,人均购买奢侈品的金额达900美元,可见国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国人对奢侈品的热衷程度。
游客蜂拥到境外购买奢侈品,主要原因是中国在进口环节对奢侈品征收高额税收,导致国内外同类商品的巨大价差。中国目前实行的奢侈品高进口税政策主要形成于20年前,当时中国很多商品供不应求,通过收取重税来抑制需求具有合理性。但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高税收政策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第一,奢侈品消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奢侈品的定义和范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过去认为是奢侈品的许多商品今天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中的口红、面霜等。面对变化,政策也应适时调整。第二,高税收并不能真正抑制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只是将这部分消费转移到国外;同时还抑制了入境游客的购物消费,得不偿失。第三、大量消费通过旅游转移到国外,不仅降低国内消费,也减少就业岗位和税收,等于中国人坐着飞机给别的国家送去就业和税收。
由此可见,改变奢侈品进口高税收政策利大于弊,能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好处:
1、有利于培育中国高端消费市场。2010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消费总额为107亿美元,如果中国游客境外购物支出的三分之二即200亿美元转移到国内,中国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将扩大2倍。市场规模扩大将促使世界品牌不仅将制造基地设在中国,也会将设计、测试等关键环节放在中国,有利于“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变。
2、产生巨额税收。按照国内商品零售行业平均3%的税负率计算,每万元商品销售可产生税收300元。如果中国游客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三分之二转移到国内,每年可增加40亿元税收;如果境外游客也能方便地在中国购买奢侈品,所产生的税收额将翻倍。
3、创造大量就业。商业零售行业创造就业能力强,以万达集团旗下万千百货为例,每万元销售额可以创造就业岗位0.085个。如果中国游客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三分之二留在国内,加上境外游客在国内的奢侈品消费,至少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
4、打造中国内地的购物天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无一不是购物天堂,如巴黎、纽约、中国香港、迪拜等。尤其是迪拜,受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限制,购物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而国内许多著名旅游城市,只有游玩没有购物,等于少了一条腿走路,降低奢侈品进口税有利于打造中国内地的购物天堂。
为此建议:
由国家商务部牵头,组织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降低奢侈品进口税的政策,并且降低税负一步到位,使其与国际接轨,全力打造中国内地的购物天堂,把中国人的境外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到中国旅游购物,扩内需促消费,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此文为引用媒体原文,不代表万达观点
上一篇: 王健林董事长同成都员工欢度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