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读万达, 就是读城市中国、商业中国和文化中国

作者:秦朔(秦朔朋友圈发起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几乎每一座万达广场,都是城市商业和生活的坐标,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可持续的积极作用。从某种角度看,读万达,就是在读城市中国、商业中国和文化中国。

如果说建筑是民族的史书,是社会的符号,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与财富的载体,那么当你走进它时,就有机会微观一个时代的命运。万达30年,折射出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成长的中国大市场力量,也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产物。

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280家万达广场开业。几乎每一座万达广场,都是城市商业和生活的坐标,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可持续的积极作用。

从某种角度看,读万达,就是在读城市中国、商业中国和文化中国。

有土斯有财。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重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的后面加了一个字。变成房产,源于政府包不起福利房的压力,变成地产,源于港商到内地搞开发使用内地出地、港资出资、合作开发、共享收益的方法。

1988年《宪法》修改时提出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0年国务院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作出规定;1995年《房地产管理法》开始实施;1997年国家将住房建设列为经济新增长点,房地产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大潮。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进程中,万达的独特性在于它很早就走上了商业地产之路。用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话,商业地产既不是商业,也不是地产,也不是简单的商业加地产,而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投资。对这一定位的追求和20多年的坚持,将万达和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区别开来。

住宅开发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C端客户,万达主要服务对象是B端品牌商家,它们的要求比C端严格与苛刻得多。而要服务好B端,从根本上来说又要通过C端来实现。所以,每一个广场能不能吸引C端、如何吸引C端,就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万达广场由B端商家构成,但不是简单做1+1=2的加法,而是通过选址、规划、布局、整合、运营等各个环节的系统性努力,达到协同、互补的生态效益,实现1+1>2的乘法效应和化学反应。这是一门大学问、深学问。

板凳要坐十年冷,商业地产回报慢,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很难提供长期资金,也缺乏REITs等融资工具。没有长钱,万达就只能在城市边缘拿地开发,凭一己之力将荒地、生地做成熟地、旺地。这要求开发团队见天地,见未来,见物更见人、见体验,这种开发运营压力倒逼万达一次次创新。

从单店式购物中心,到多业态组合店,再到城市综合体,再到万达城;从购物到体验;从商品到文化;从重资产到轻资产;从土法上马的经验主义,到以慧云筑云为代表的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建造系统,这都是被倒逼出来的。

万达是幸运的,赶上了中国城市化的黄金时代,随着城市扩张,边缘变中心的案例比比皆是。万达是城市化的推动者,也是幸运儿。万达的成功,是自身核心能力与时代机遇汇聚的结果。

我们正处在一个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新商业时代,5.5亿的80后、90后、00后消费者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未来的商业向何处去?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万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城市化推动者、新生活方式推动者和商业地产的创新者,万达成功的背后,是系统化的资源整合能力、规划策划能力、建设运营能力和数字化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万达脱颖而出的基石。而中国市场的博大和潜力,又给了万达干中学的历史性机遇。万达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的改进和中国实践曲线(practice curves)的丰富,息息相关,相互推动。

广义的学习曲线是融合了技术进步、管理提高、团队协作等单靠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曲线。广义的学习曲线也被称为生产进步函数。万达30年,市场的优势和人的优势相结合,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学习曲线,通过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和在线化,推动了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其说万达是增长的奇迹,不如说万达是发展的标杆,万达的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某种意义上,万达的内涵更具价值,更富借鉴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所谓经济发展,就是女王所穿的丝袜,普通工厂女工也可购得。在这一经济的民主主义化过程中,万达不仅提供了商品、服务和体验,也在无形中提供了好的公共产品,创造了正向的外部性。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空间的变化,创造了让世界感到惊讶的城市景象,万达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万达广场的演进史,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时代变迁与时代精神的空间的阅读版本。属于人、为了人的空间——原来应该是这样的!可以说万达是我们时代商业文明的启蒙者和构建者。

三十年浩浩荡荡,新三十年迈步从头越。万达的昨天有一种精神,万达的明天依然是一份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