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2013年6月,华商书院举办首届( 夏季)金融与投资高峰论坛,王健林应邀在该论坛上为全国各地的2 000 多位华商书院同学做了精彩演讲。

演讲中,王健林讲述了自己负债创业、艰难融资等亲身经历,生动表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创业精神。

 

华商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受刘纪鹏教授委托,让我讲一讲自己经商的一些体会,我是头一次到华商书院来,来了以后蛮受震撼,已经办了40 多期的培训,而且校友会遍布全中国,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

我第一次到华商书院,不知道应该讲什么,我了解华商书院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我往常经常参加一些论坛愿意讲万达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等,对稍大企业有用。我来讲一次,希望对同学有借鉴,讲什么?我想来想去讲成功的几点感悟,定了“ 有志者事竟成 ”的主题。我不喜欢念稿子,我自己讲30 分钟,更主要是希望互动。写条子递上来、主持人念也可以,提问也可以,没有任何限制,什么话题都能提问。

有志者事竟成讲四点。

第一点,小企业能成长为大企业。在座的可能企业收入几百万元、几千万元,是不是这些企业永远是小企业?是不是大企业天生是大企业?不是,世界上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起来的。我们大家了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立微软,那是盖茨自己决定创业,和几位同学在一个车库里,一个小实验室搞起来的,刚开始3 000 美元,但是现在年收入几百亿美元,世界首富。

还有一个我们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资产2 000 亿港币,进入世界富翁前列。这么大一个公司原来是干什么的?最早是做塑料花的,可能同学们年纪轻不了解,20 世纪60 年代的时候,塑料花非常流行,那个时候不可能摆真花,家里需要有花,就用塑料弄,结成各种花。很小的企业,一年收入几十万港币。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万达集团,现在规模不小,我们到今年估计资产超过3 500 亿元,去年资产过了3 000 亿元,今年至少会超过3 500 亿元。纳税今年接近300 亿元,去年200 多亿元,税后利润将近10%。除了收入这一指标,其他所有的指标,如资产、利润、纳税都是连续几年在民营企业中排榜首。企业是怎么做起来的?  1988 年借了100 万元,当时注册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门槛是100 万元,找不到100万元,找到一个国有企业,当时很有钱的国有企业,从它借100万元,但人家说你借钱得找担保单位。谈好借5 年每年的回报,我们找了担保单位,它直接说扣50 万元,只给50 万元,你干不干?只好先注册。经过25 年发展,现在发展成了一个比较大的企业。万达收入增长很快,尤其是2012   年这么困难的时候,保持了34.8% 的增长。今年估计还会保持30% 以上。

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按现在的速度调低点,到2015 年收入3 500 亿元,以后每年收入保持15% 的增速,2020 年会达到1 000 亿美元收入,那时候资产、收入、利润,我们合起来绝对做到世界前几十名。

发展速度这么快,怎么来的?也是从很小的企业出来的。大家不要忘了, 世界上所有大企业就是百八十年,没有太久。欧洲最长家族企业现在第七代, 大概200 多年。世界企业发展史上没有一个企业辉煌200 年、300 年,基本100 年多一点是极限。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企业提百年企业如何如何,没人提千年企业?不现实。

50 年前的世界500 强,现在还在500 强榜单的不到10%。10 年前世界500 强, 现在有20% 已经找不到,可能这是大家想不到的。

10 年前中国只有7 家世界500 强企业,去年70 多家。大型企业不停成长又消亡,这起什么好处?正是企业的这种生生死死,不能活太长,不可能保持永久的现实激励着一代一代后来创业者,立志成为大企业。如果每一个企业活500 年甚至更长,创业就没有激励了,企业就没有变化了。

小企业能变成大企业,这是什么意思?现在虽然在座的企业规模不大,不意味着今后不大,不能今后永远是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为大企业、超级企业。这是和立志有关系的。

第二点,优秀企业或者叫卓越企业是有DNA的。并不是企业只有到5 000 亿元或者到很大规模时,这个企业才有好的经营,不是这样的。我一直讲一句话, 卓越企业一定有DNA,什么叫DNA ?就是基因,就是生长出来的时候,这个公司基因就决定它可能长为卓越企业。这里希望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家应该有这种情怀。

如果说企业发展到很大的时候才优秀,那不对。我曾经了解过一个企业,是做核武器上的密封垫的。这原来是美国独有技术,进口很贵,这个企业家通过研究和学习,立志于做这个行业,坚持10 年获得成功。这个材料的密封效果在世界做到第一,比美国好。厂子不大,一年收入1 亿~2 亿元,但是作用非常突出。因为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国家就不用再去进口这种核心部件。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成功企业,美国同行出5 亿美元买断,如果这个企业家愿意潇洒,很简单,5 亿美元这辈子够了,但是他没有卖这个企业。他还有自己更宏大的计划,决心在这个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他这种志向和特殊行业性,也获得国家支持。我可以预见这个企业今后一定会成长为卓越企业。

不管多优秀的企业,优秀和卓越不是在它做大以后,而是在诞生之时,一开始这个企业家就有这种情怀,就想发展壮大,有这种志向才可能获得这种成功。这个基因是一开始注定的。

第三点,立大志成大事。志向分好多种,有大志向,有中志向,有小志向,或者说赚钱是分三个层面,最低发财,为自己过得好,家庭幸福,不错,这是最普遍的一个志向。人奋斗,为自己好点,老婆孩子舒服点,这个不算低级,只是志向层次没有这么高,所以叫最低层面。第二层面是做大、赚钱,赚名赚利,就是做企业发财不完全为自己,为了精神层面享受,为了做得更大,在社会上有地位,或者做受人尊敬的企业。怎么受尊敬?一般有影响力的企业受尊敬,超级企业、大企业更受尊敬,更容易积累资源,更容易发展。

作为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情怀,做得更大点,更有影响力一些,更受人尊敬一点,赚钱目标不完全为自己,兼有社会责任含义,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做企业的最高层面,就是精神层面、精神需求。为民族增光,为民营企业,或者为行业增光,或者做这个行业的世界领先企业。追求精神层面,用现在的流行话讲做卓越的社会企业,赚钱目的主要是回报社会。那个时候钱足够多,花不了,所以你看现在社会责任做得比较好的、捐钱比较多的或者是义工比较多的, 或者专注于某方向做慈善的,绝大部分是大型企业,这符合规律。

虽然今天在座的可能都是刚起步,或者是做了几年,就算做了十来年规模不大,这类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志向?就是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多大,要立大志。

我讲一个我创业时候的小例子,1989 年,我和四个朋友第一次去香港,安排住当时最好的酒店“ 君悦酒店 ”,这家酒店在香港老会展中心,上面四栋塔楼,一个是君悦,还有海景酒店和写字楼,四栋楼在11 层的地方做了大概2 万平方米的露天绿色平台,环境做得非常好,有两个露天泳池,酒店的人经常去那儿休息。我们白天去了一次,感觉很好,晚上大家又去。那个时候觉得香港太伟大, 大家聊天,我说看了振奋,这一辈子一定要奋斗到有这样一栋楼。

我的朋友黄先生讲,王健林你知道吗?这要有很多钱,那时候得20 亿元。我说我现在虽然刚干房地产,干到退休20年、30年,还混不到一栋楼吗?大家一笑,以为是一个笑话,那时候万达一年100万元利润。但是由于有这种志向,为之奋斗努力,我们其实没用很多年,1993 年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栋大楼,这栋大楼比香港的小一点。到今年有多少栋楼?到今年开业80多家购物中心、50 家五星级酒店等等,我们持有物业今年1800万平方米,明年我们大概达到2200万平方米。

做到这个行业前5 名的都是美国公司,美国国土大,人口多。这些公司历史最短的80 年,长的100  多年。还是要感谢国家有这么大的区域,而且国家的经济每年8%、9% 的速度在递增,我们等于搭上这班快车了,8%、9% 与国家同步增长。

如果当时没有这个志向,可能就没有今天。当然成功有很多因素,不是只有志向就能成,有志还要经过若干环节,比如方向正确、得敬业,还得有一定的聪明程度,还得有人才、有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等等。但是最基础的基因就是有志向,这个志向有多大决定今后发展多大。如果你的志向是最低层面的,在中国做两三亿元足够花一辈子,很多企业是这样子。企业家赚几个亿基本退出江湖,这样不是不可以,这是相当多人的选择。我既然给大家讲课交流,就希望今天在座企业家中有这么一批,甚至有更多人能有大志向,有大志向就有大成功的基因, 有大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点,立了志向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坚持精神,向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怕磨难、不怕曲折、不怕荣辱去奋斗。我给大家讲两个例子。

企业规模小的时候,1992 年年底,我接受了政府的一个委托,当时在市区搞一个开发项目,他们来找我谈,我觉得不能干,风险太大。但碍于政府的面子, 我顶着压力接下这个旧区改造项目,那时候不像现在先给钱,每年一户发不到1万元过渡费,当时一共6 000 多户,动了大概4 000 多户的时候做不动了。这个时候赶上治理整顿。

那个时候来了一个调控,我这25 年从业生涯中来了7 次这种调控,前几次叫治理整顿,后来改名叫宏观调控,都一个意思。那一次是1992   年,还叫治理整顿,那个时候比较狠,一个文件下来立刻停止房地产的所有贷款,不准给房地产贷一分钱。本来我们公司经营很正常,因为接手政府这个大的旧区改造,突然赶上银行停贷,把我憋住了。最后连续9 天没有睡觉,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睡不着,差点精神分裂。有一次在公司开会,开会时晕倒了,人们赶快把我送到当时的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还不错,一个医生一看,说不要紧,我能让你马上睡觉。可能是精神作用,他的药一吃我就睡着了。为这个事憋的。

后来市里领导觉得这个小伙子接政府这个任务不容易,找了国有银行行长, 解决2 000 万元贷款,而且那个时候万达做到年收入七八亿元,不是很小了。但是那个时候,为了解决2 000 万元贷款,可能这个行长不太愿意贷,可能是政府的什么原因,人家说5 天后来,我5 天后去,又不行、又跑,简直最后跑得…… 最后我为了堵他,我前后跑50 次以上。我去了,不能闯进门,我就在门口站着。有时候从早上到中午,中午到下午,也不行,就见不着他。

你们可以想象,一个企业老板,在银行行长办公室门外一站一整天,连续多少天这种感觉。所以企业从小发展,那个时候的磨难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

为什么我当政协委员,好几次提案都是呼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我自己确实有这个磨难经历。

民营企业如果能解决资金问题一定会更快地发展,比国有企业强很多。金融资本70% 被国有企业占了,解决就业也很少,国有企业解决就业13%,民营企业占87%,每年新增就业九成以上是民营企业。税收方面,前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民企代表时说民营企业纳税占全国总税收一半,这是总书记讲的。

如果说没有一点志向,万达早就完了,当时我觉得最难的问题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拿地,规划部门一个小科长,叫你去赶紧去,才能说上话,还得站门外等着,站多少天才能碰到,这样的经历多了。正因为这样相对比较曲折的经历,使我们自己立大志,一定要研究万达发展模式。干到不去求别人,让别人求我。

就是这种屈辱经历、融资困难经历使我下决心,我这辈子一定要做大,一定要做一个商业模式,让别人求我的生意。经过这些年发展,我们刚才讲了,不动产规模全球第二,万达商业模式受欢迎。现在我们所有的发展项目来自邀请,100   个人邀请,我们选50 个发展。从2008  年开始万达又开始新商业模式,向文化和旅游转型。

去年我们也成立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去年收入208  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去年欧洲一个著名咨询公司发布全球文化企业50   强,我们排38,我们自己估计2015 年或者2016 年进入世界前20 名,2020 年进入世界文化产业前10 名。做文化产业干什么?我们建立一个更有利的竞争优势,门槛更高,专业性更强,需要创意和特殊人才。说来说去什么意思?我们要叫别人请我们做,就受尊敬了,不用受屈辱了。任何一个小企业做精做专,就像我讲的,收入只有五六千万元的公司研发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照样受尊敬。

因为时间关系就用我的创业故事来说明一个主题,创业的成功是源于多种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有DNA,这个DNA就是要有远大志向,心有多大舞台多大。谢谢!

 

现场问答

提问:为什么万达可以拿到很好的地段,价格很优,而我们拿不到?

王健林:   刚才我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确实业界有这个议论,万达各地拿便宜的地,位置不错,其实价钱便宜是真的,但万达极少在商业核心地段拿地,我们基本去别人不敢去的地方。北京石景山那个地方,八宝山,当年有地,政府找我们去做商业,谁都不去,北京有句名言,出西二环没有商业,那已经出西四环了,谁敢去?我们因为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有自信,我们一般到城市发展方向,或者说发展成熟了但是缺商业的地方去。这样首先就迎合政府、百姓的发展需求。再一个,万达商业模式,不敢说只有我们能做别人做不了,但起码我们做得更好。万达有核心竞争力,所有项目2 年内开业,一般一年半开业,速度是竞争力。

我们有核心竞争优势,请我们去做项目的,不管政府还是企业,我们就具有了一定的议价能力,比如要2 000 元我就给1 000 元,谈下来马上做,谈不下来慢慢谈,反正有别的项目做。所以刚才讲了,为什么我能拿到比较便宜的土地? 这是核心原因,有竞争能力。你有了秘密武器,有了谈判的条件,有了议价的地位,当然可以拿到便宜土地。

提问: 问三个问题,万达能否离开王健林?万达如何处理政商关系?你如何解决财富传承?

王健林: 万达能不能离开王健林?我肯定地说,可以离开。为什么这么说? 我即使一辈子不想离开但也有死的一天,这是规律,所以肯定可以离开,只是什么时候可以离开。我给自己设定2020年,我说退休是指从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不是辞去CEO( 首席执行官),我几年前早已不当CEO 了。

我曾经在七八年前说过,万达干到1000 亿元时退休,当时我们公司是100亿元,我觉得1000亿元可能要干十年二十年,没想到很快1000 亿元。最后公司的人问我1000亿元退休吗?我说目标定低了,干脆重新定,2020年,我从董事长的位子退下来。

第二,在中国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在中国做生意绕不开政商关系,我曾经说过“ 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很多人我认为装清高,认为可以离开政府。其实不要说在中国,在美国英国不理政府做生意也很费劲。中国是政府主导经济,尤其我们做地产行业,绕不开政府。怎么办?处理好正常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做他求你的生意,我们的业务全部来自邀请,关系自然好处理。现在很简单,我们发展部到各地都是别人请我们喝酒,不用请别人。请你喝酒带来一个好处,我们发展部的人酒量练出来了。

第三个,财富传承,不能用中国传统观念理解财富传承,传承不意味着一定传家人,我的思想很开通。万达到今年10 万人,2020 年我们企业20 万~30 万人, 那个时候有1 000 亿美元收入,这个公司不一定要传给自己孩子,孩子能力行自然可以,能力不行怎么说?既害孩子又害企业。古人名言: 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于父,留之何用?我的观点是还要看,我还有8 年时间。这8 年如果我儿子确实可以,当然他接更好,如果不行就是职业经理人,他做大股东就可以。我孩子很有志气,他自己创业,还说干好了把万达收购。

提问:您如何让每一个参与万达项目的合作商有一个公平的合作机会?

王健林:   从两方面看,万达主要有两大合作方面。一个是工程,一个是商家。施工方面我们为了速度,也为了合作得更顺,在10 年前定了一个规矩,万达所有的工程只跟中国建筑总公司合作,现在主要是一、二、四、八局四个局。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不是战略合作,没那么重视质量,而且易于行贿。我们希望和这个企业长期合作,而施工企业有很大的工程,占自己企业1/3 甚至更多,它会非常重视。需要冲的时候可以冲,一般不会行贿,质量也好一些。

实事求是地说,万达现在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不是资金、不是人才、不是商业模式,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商业资源。现在与万达签合作协议的有5 000 多商家,海外300 多家,每一个项目应该说都是在选商,不是招商。同一个业态这几个给谁、那几个给谁,我不敢说招商部门都是完全正派或者说是完全公平,不敢承诺。但是我们努力做到公平,我们招商的餐饮、娱乐、健身、服饰都有品牌库, 你要进品牌库,有一个门槛,从业几年,自己开店多少个以上,你有这个经验才可以进万达发展。

总体来讲,只要产品优秀,或者施工企业过得去,在万达就有合作机会,努力做到我们的发展和大家同步。而且我从来不说万达是甲方,都讲我们是共同发展,我对施工企业和商家非常尊重。商业招商大会每年一次,每次我亲自出席, 见几百商家,有一些企业不大,我可以不用去,但是我觉得同样要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公司一个提醒,不管大家、小家,最好同样尊重。

提问:请问一下如何优先租到铺位,能不能给华商同学一点优惠?

王健林:   这个很遗憾,万达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管理严格公平,企业管理就三件事,制度、计划、信息化。万达企业管理非常强的是制度,我这个人原来军人出身,比较强调管理制度,万达每个行业每个部门都有一本本的制度,制度要求可操作性,尽量量化。现在要求很简单,一看这个就知道应该怎么办。第二就是讲计划,所有项目开工之前、招商之前有完整的计划。第三个是信息化,把所有计划全部放到信息中心模块里去。说实话,建设商业领域的腐败很多,万达不能例外。所以我尽量想做到规范,用制度用规范来统一大家,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华商同学们不能例外,没有优惠。

提问: 今后10 年内中国房地产走势怎么样,国家金融支持不支持,房价会不会跌,我们会不会住不起房子?

王健林: 房地产走势怎么样,我说一个肯定的话,大家可以15 年以后找我。从现在起15 年内房地产不会有大问题,不会有系统性风险,不会崩盘。主要是中国的“ 两化 ”没有完成,一是城市化,中国52% 城镇人口,真实城市发展40%不到,城市人口中2.5      亿人没有户口、没有保障,真实城市化应该首先人城市化,把这些人变成市民。此基础上国家规划每年增加一个点,一个点1 400 万人进城, 城市化按世界各国经验来看,80% 左右城市化进程才放缓,房地产萎缩。发展城市化,中国是52%,离80%,按最低地说,离70% 还有18 个百分点,2 亿人。

还有工业化没有完成。中国炼钢现在六七十亿吨,不到80 亿吨,中国真正完成工业化大概应该要150 亿~200 亿吨钢。从这两方面讲,房地产整体趋势15 年之内肯定没有系统性风险,但是局部风险是有的。就因势而异,看自己判断。城市越大风险越低,城市越小风险越高。

提问:有一个公司说请您做代言人,代言费是多少?

王健林:    不好意思,我不是帅哥也不是美女,风马牛不相及。你真要什么合作发个传真,直接写我收,看能不能合作。所有来信我不是第一个看的。因为每天邀请捐助信就多了去了。他们会做分类,你发传真,网上可以看到我的传真。

提问: 这里一个学员,自己创业,如果能给你50% 固定收益,能不能和他见面聊聊?

王健林:不用给我一分钱,我可以和他聊,提点建议,让他和我助理约。

提问:您怎么看待中国游艇业发展,怎么会想收购海外游艇制造公司?

王健林:全球游艇上千家,最有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意大利的,一个是英国的,号称水中的宾利、劳斯莱斯。两个原因,第一,飞机游艇是最大的奢侈品, 奢侈品打造要百八十年历史,这样的奢侈品,有机会买下了不容易。还有和业务有关系,青岛、三亚分别投资建文化旅游区,政府规划要求游艇,各旅游区买十几艘游艇,还不如买工厂合适,我还看好游艇和私人飞机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游艇飞机都是高额奢侈品,进口关税45%,如果能在中国造,关税省下来是很大优势。

提问:说10 年以后,您和马云之间有一个赌注,到底谁赢?

王健林:  从去年以来不停被问,说心里话,当时纯粹为了捧中央电视台的场, 我们之前搞了年度经济人物,前四对颁奖,导演临场说比较闷,说你两人逗一逗。怎么逗?赌一赌,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实际是玩笑因素更多一些。

第二个,因为我和小马哥,一个正方一个反方要辩论,他代表网络,我只能代表传统经济和商业,我当然说传统商业也是有空间的,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在。至于谁会赢?我不能说。我说我赢,小马哥今晚不高兴,我说他赢,我觉得不对劲。

提问:未来商业地产发展,养生地产发展方向应注意什么?

王健林: 现在养生地产实际上算度假地产的一部分,养老地产国家推,说你做养生地产不如说做养老地产,很多人对养老地产没有清晰认识,万达自己的商业地产和文化做得比较猛,腾不出手,3 年前我在想是不是考虑进入养老地产。养老业在中国今后,从现在说5~10 年后绝对是大产业。全国20% 的人会是60 岁以上,养老空间大得很。而且养老地产可以协议出让土地,还有一定税收支持, 其实要说把养生改一下,叫养老,弄不好不用公开拍卖,直接签协议拿地。

提问: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为实现中国梦加速,近期万达准备在香港上市是否顺利?

王健林:   万达一直以来没有上市,这也让很多人有疑虑,我一直想万达肯定要上市,特别是我的核心产业,包括文化这块,肯定上市。

我自己错过一个机会,以前可以在香港上市的时候,我被澳大利亚一个叫麦格理的投行忽悠了,他说别做IPO( 首次公开募股)上市,你做信托基金,可以做管理公司,只要控制管理公司就控制整个公司等等,一被忽悠,我放弃IPO,    成立了信托基金。那时香港市场没有这个产品,证监会说第一支一定要批香港本地公司,不能批香港之外,所以香港花一年多时间搞了领汇基金先上市。运气不好。领汇上市后,国家文件禁止民营企业走这个模式,只能重新IPO,又赶上这几年宏观调控,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在思考多种上市方式。我就讲一句话,万达肯定上市,时间不会太远。届时可以清楚看到万达各种财务情况、发展情况。

提问:您对足球怎么看?万达足球队每年投资多少钱?

王健林: 足球怎么样?不怎么的。每年多少钱? 2 亿元,3 年6 亿元,支持中国足球。以前我搞俱乐部,后来不搞,完全退出。因为领导同志关心,还有体育总局的不断呼吁,我又出来支持中国足球。尽管出了1 比5 的事,总体足球形势看好。刚开始中国足球在亚洲很厉害,曾经在日本干净利索2 比0,那个年代中国就怕一个韩国,后来怕的越来越多。我们多次给有关部门领导建议,不要看眼前成绩,下决心关心青少年,只有把青少年蛋糕做大,足球才能真正上去。

例如韩国只有4 000 万人,六七十万注册青少年球员,中国13 亿人,2011 年注册球员1 万人,不是13 亿人,1 亿人中选1 个,是1 万人中选1 个。我搞足球最火的年代,全国是40 万足球青少年,现在萎缩这么大,如果青少年盘子不大起来,翻身是很难的。

那个时候中国有郝海东,百米跑11 秒多,速度很快,11 秒跑百米又会踢球,现在有吗?真的要关注中国足球,不能指望现在。青少年足球人才100  万人,中国足球一定起来。

提问:您企业各个时期如何融资?

王健林:各个时期如何融资,刚才讲了故事。以前难死了,为了公司什么卑   躬屈膝的事都办过,现在万达已经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总行级客户,融资容易一些。

我这个不代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

提问: 这里有一个问题,代表一些同学的心声。想进入房地产行业,能不能给一些忠告?

王健林: 以前不进,现在想进。现在房地产已经过剩,现在才进来。要进房地产,不要考虑住宅地产,现在住宅地产土地完全拍卖,基本上就是马太效益, 全国90% 的土地被10% 的房地产商拿走了。现在拍卖,你1 亿元,别人2 亿元, 拿的机会都没有。现在进入房地产不要做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不如搞养老地产。不需要招牌挂,我建议不要进入房地产市场,因为基本小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什么香港萎缩到8 大家,几乎资本力量把土地全部弄走,其他公司很少有机会。

今天下午2 小时时间,很高兴和华商同学交流,我第一次出席这个会议,我工作繁忙,时间不多,只能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不是教科书,不是说教,就是希望交流真实想法。

首页 新闻 视频 万达集团 导航

万达哲学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坚持、责任和创新

执行力是万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法宝

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终极密码

商业地产: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O2O:虚拟和现实高度融合的桃花源

企业要追求品牌,更要有社会担当

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经营文化

粉丝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