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公司年会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已有近3 000位全球富有远见、最具变革力的商业领袖、政界要员、学界权威、NGO( 非政府组织)代表和主流媒体人出席。
演讲中,王健林揭示了“万达文化产业仅用几年时间就成为全国行业龙头 ”的秘密,并强调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一、万达文化产业的发展
外界都知道万达做商业地产,万达广场和高级酒店遍布全中国,但现在万达的文化和旅游发展也十分迅速。万达从2006 年开始投资文化产业,已进入中央文化区、大型舞台演艺、电影制作放映、连锁文化娱乐、中国字画收藏等几个行业。万达文化产业有两个特点: 一是投资最多。到今年年底,万达文化产业投资达到100 亿元,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最多的企业。二是规模最大。今年万达集团收入预计将达到1 400 亿元,其中文化产业收入有可能达到200 亿元,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五年内,万达文化产业收入将超过400 亿元,进入世界级文化企业行列。
二、万达文化产业的创新
万达文化产业仅用几年时间就成为全国行业龙头,发展这么快,主要原因是创新带来的发展。
1.创新商业模式
十年前,严格说中国只有文化事业,没有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也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方面。过去中国的文化单位都是行政事业编制,做文化有三个特点: 一是政府投入; 二是不计盈亏; 三是独自发展, 比如做电影院就单独建一个电影院,做剧院就单独建一个剧院,不考虑与其他业态的配比。这种发展模式因无法适应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渐走向没落。
针对这种情况,万达文化产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全国首创将商业地产、旅游度假等产业结合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依托,互为支持,产生综合效应。比如武汉江汉路万达广场,将零售、餐饮、文化、休闲等业态集中在一起,形成良好互补,使文化项目获得极佳效益。2008~2010 年,江汉路万达影城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影城观影人次第一,去年近170 万人次观影,收入超过7 000 万元,净利润超过1 000 万元,相当于中国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收入水平。武汉菱角湖万达广场大歌星量贩式KTV受益于广场内其他业态带来的客流,经营情况非常好,去年消 费人次突破50 万,收入近3 000 万元。
2.真正连锁经营
万达十几年前开始做商业地产,在和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连锁企业合作中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全球发展,不仅因为强大的资本实力,更重要的是采用连锁经营模式。万达文化产业借鉴这些跨国企业的经验,实行连锁经营,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品牌。V(I视觉识别系统)标识、外立面设计、内部装潢全国统一。二是统一制度。万达文化产业全国各地公司制度统一、流程标准化。三是统一运营。万达文化产业各地公司统一运营、统一采购,万达影城、大歌星物料统一采购成本相比同行单店低近30%。
连锁经营给万达文化产业带来很大好处: 一是吸引高端人才。单个企业实力弱、工资水平低,无法吸引高端人才。而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万达连锁经营能吸引高端人才加盟,使企业发展更好。二是降低营运成本。中国有句老话:“ 一只羊放,一群羊赶。”放一只羊是一个人,放一百只羊也是一个人。连锁经营更能发挥人的效率、降低成本。三是提高赢利能力,而且是长期赢利。
3.信息科技管理
万达非常注重信息管理,多年前就成立自己的信息管理中心。每年对信息化投入数亿元,累计投入达到十几亿元。万达连续三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全国信息化百强企业,最高排名全国第九,万达前面的都是国有大企业、大银行。去年万达有8 个信息化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或知识产权证书,其中4 个是文化产业。信息管理极大提升了万达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比如万达自己研发的大歌星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连锁娱乐企业最难解决的所谓“ 跑单 ”问题,就是客户消费后不记账。这套系统上线运行后,KTV 包间只要使用,所有信息即时上传,几点开房、收费多少一目了然,连量贩式KTV内小型超 市的销售额也有记录,彻底堵住了管理漏洞,提升了经济效益。万达信息管理中心还开发了万达院线网上订票系统,并且在手机上开通,这在全国是唯一的,这些促进了院线的票房收入。
4.敢于巨资投入
中国文化产业刚起步,投入少,效益差。中国500 强企业很少进入文化产业, 文化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万达是极少进入文化产业的大企业,而且敢于巨资投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万达在武汉投资建设的中央文化区,仅文化产业项目就投入80 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去年10 月, 万达与全球著名的美国弗兰克·德贡公司合资成立由万达控股的演艺公司,投资100 亿元在中国打造五台大型舞台秀,其中武汉、西双版纳项目剧场已经开工。小投入只能换来小收入,大投入才能带来大收益,武汉中央文化区2014 年全面开业后,秀场年收入预计达到5 亿元,电影科技乐园年收入预计达到7 亿元,将创造中国单个文化产业项目的收入之最。
三、万达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为创新而创新会误入歧途。比如美国著名的铱星公司,发射了六十多颗通信卫星,覆盖全球95%以上区域,手机信 号非常好,但创新太超前,导致话费十分昂贵,客户寥寥无几,运营几年就因为支撑不下去破产。这个案例说明创新要适度,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创新才有意义。万达文化产业创新已形成三方面竞争优势:
1.规模优势
市场竞争条件下,规模本身就是优势。大企业不一定强,但不大的企业肯定不强,规模不大就不可能在市场上有话语权。万达投入的文化产业项目规模都非常大,像武汉中央文化区在建的电影科技乐园是全球唯一,“ 汉秀 ”剧场世界规模最大。万达电影院线今年开业超过1 000 块银幕,规模亚洲最大。大歌星今年开业量贩式KTV将达到63 家,中国行业第一。万达的中国字画收藏在国内也是绝对龙头。
2.赢利水平
规模+ 科技+ 管理,使万达文化产业赢利能力极强,赢利水平在中国同行业中最高。万达电影院线单块银幕收入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 倍,利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 倍。中国的娱乐行业由于管理比较复杂,都是个人注册、包税方式经营。万达2010 年收购大歌星后,为了今后资本市场需要,全面进行公司化改革,成为行业内唯一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公司制后,尽管每店税收较之前要多缴80 万~100 万元,但万达实实在在抓运营,照样获得非常好的效益,净利润超过15%。大歌星随着开店数量的增加,规模效应会更加显著,盈利水平还 会大幅提升。
3.长期看好
万达商业地产已非常有竞争力,很多人奇怪万达为什么还要投资文化和旅游。企业经营不能只考虑眼前,一定要有长期战略规划,万达进入文化产业和旅游度假是为今后20 年的发展储备长期竞争优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两个口号,一是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二是文化强国,要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跟上GDP发展,要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相匹配。“ 十二五 ”期间中国要实现文化产业收入翻一番,到2020 年实现文化产业收入翻两番。如果换算成量化指标,到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要净增1 万亿元收入,从2016 年到2020 年,还要净增2 万亿元收入。可以预见,今后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爆炸式增长,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万达投资文化产业具有前瞻性、符合国家发展大势,是顺势而为, 做对的事情。可以说,万达文化产业又一次“ 蒙 ”准了,而且中国文化产业外来竞争度低、国家政策保护、长期远景看好,一句话,文化产业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希望万达的运作心得能为各位企业家提供一些借鉴,谢谢大家!